防微信公众号被封,把文章陆续搬来,因此发表时间和写作时间差距很大。作者 黄铁鹰
看了下面莫言的视频,让我震撼。
我震撼的不是莫言如何挨饿,母亲捡粮食时,怎么被人打,以及莫言对母亲的爱和怀念。我和莫言是同代的人,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没挨过饿的少。挨过饿的孩子,都知道父母为了让孩子吃饱饭,所付出艰辛和屈辱。让我震撼的是我两个亲戚儿子的故事,特别是把他们同莫言放在一起比。这两个亲戚跟我一样也是莫言同代人,一个67岁,一个68岁。每人有一个80后的男孩,这两个孩子都在东北读完大学后,到外地谋生。至今这两个孩子渺无音信;一个19年了,一个16年。一个母亲说:“你认识人多,听说他在河南一个电子厂工作,还当了经理。求求你了,能不能帮我们找找。他爸糖尿病已晚期,眼看就不行了。”母亲说:“找了好多次,公安局说找不到。公安局的人还说,现在找成年孩子的很多?”一年后,这个孩子的爸爸走了,听说咽气时,真是没闭双眼。刚改革开放,这个亲戚是第一批下海做生意的人。他是我们亲戚中第一个买摩托车的人。他儿子81年出生,独生子儿子是宝贝。他经常把儿子放在脖子上,到处转悠。他跟人不无骄傲的说:“儿子不仅在他脖子上尿过尿,还拉过屎(那时中国还没纸尿布)。”儿子刚上中学,他得了糖尿病。从此,逐渐贫困,最后靠社保生活。他儿子读大学期间,生活很窘迫;对家庭非常不满。跟父母吵架时曾说:“我怎么生在你们这个家?!”儿子大学毕业,这个左脚已截肢的父亲,三伏天带着儿子,坐着硬座火车,到上海求另一个亲属帮忙找工作。那个亲属说:“可怜天下父母心,他病成这样,还帮儿子找工作。”另一个亲戚,两口子是工人,生活不算富足,也不算窘迫。独生儿子大学毕业,去了广东,16年没跟他们联系过。去世前跟妻子说:“儿子如果回来,就把这个房子给他吧。”妻子说:“他爱儿子比爱我多多了。儿子十岁了,他还给他洗澡;儿子上中学时,他花半个月工资给他买一双运动鞋;但结婚后,他从来没给我买过一件衣服!”但莫言的故事让我联想,他们的不孝,父母有没有责任?80年后出生的中国人,挨饿的应该不多,特别是城里人。这两个儿子,肯定没有莫言跟母亲检麦穗的经历。不仅如此,独生子的他们一定在家里都曾呼风唤雨。也就是说,尽管他们家经济不富足,但小时候都有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的待遇,直到父母再也没能力这样照顾他们。是讨厌贫穷?憎恨父母?或者两者兼有?再或者,混的不如意无颜见父母?还有可能是用谎言,找到了另一半,至今没有勇气跟对方说?但他们的童年,与莫言和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是完全不同的。我们这代人,大都有兄弟姊妹。父母不可能把关注只给一个孩子。不仅如此,为了生存,全家都要出力。孩子从小就做家务,排队买粮买菜,洗衣粉,照顾弟妹.....。生活使我们这代人,很早就懂得父母的艰辛,因此,不论在哪儿,我们都惦记着爹妈。相反,一个十岁还不能系鞋带的孩子,怎么可能体会到别人为他弯腰的麻烦?一个三十多岁还需父母养活的人和一个三十多岁能养家糊口的人,并肩往那一站,就会让人看出区别。眼神和形体会暴露出人的经历。让人成熟的是经历,不是岁月。有记者问特斯拉创始人——马斯克的妈妈,“你是怎么培养出二个CEO和一个医生的?”马斯克的妈妈说:“我父母怎么培养我,我就怎么培养他们。我和姐姐8岁就要在爸爸的诊所帮忙,十三岁就坐在前台,帮爸爸接待病人。” 注“我三十多岁离婚,一人带三个孩子,我必须拼命工作才能让他们有饭吃,因此,他们从小也必须帮我干活。”
“正因为他们从小干活,独立面对生活时才能吃苦。比如他们读大学时,睡过六个人一个房间的破房子,而且只有床垫没有床。”“只有懂得,所以悲怀。” 张爱铃这个名句,用在此处,也恰如其分。我这个文章写给丫爸和丫妈。如果想让丫丫和二丫长大后能回家。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尽早让他们干活。不仅如此,丫丫和二丫成为莫言和马斯克应该是小概率事件,成为普通人则是大概率。吃苦和耐力的习惯必须从穿衣,系鞋带,收拾玩具和帮助干家务开始。这个习惯的训练应摆在丫丫和二丫所有素质教育之首,它比识字,算数,学音乐和跳舞都重要!注" Elon Musk’s mom on raising successful kids: ‘I didn’t treat them like babies or scold them’1)《为什么澳洲穷人更喜欢保护地球?》 2《为了后代,华人必须发声》3《有房子的华人要警惕工党!》4《社交比聪明重要》5《为什么悉尼人不跟墨尔本人较劲?》6《澳洲留学安全吗?》7《来澳洲须知》8《澳洲人吃的转基因》9《亲家》10《中国人难以理解的故事》11《海盗和陆盗的区别》12《澳洲为什么没有师道尊严?》13《澳洲人为什么愿意帮助别人?》14《移民的自卑》15《澳洲买房须知》16《澳洲导购生意》17《移民就是叛徒》18《民主不容易——同性恋》19《中国人不是战斗的民族》20《你是什么鸟?》21《伞兵的命运就是被敌人包围》22《是歧视中国人,还是欺生?》23《我为什么总感到被歧视?》24《墨尔本不是悉尼,别慌!》25《我爱悉尼》26《西方家长的难题》27《墨尔本房价为什么比悉尼低很多?》25《如果她是你的女儿》26《孩子应该去哪留学》27《一定要来澳洲留学》28《你所不知道的澳洲》
外孙女丫丫的文章
1 《澳洲生孩子中西大战》 2《心理坚强的家长不做的13件事》3《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》 4《等一等》5《大家闺秀》 6《怎么夸孩子》7《别逗我》 8《丫丫笑)9《丫丫同理心》10《谁决定孩子的未来》11《丫丫打架了!》12《丫丫逆反了》13《华人家长应发声》14《我也是个种族主义者》12《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》13《人与人为啥不同?》14《人的自我驯化》 15《如果他是你的儿子?》16《真爱》16《丫丫四岁了》17 《孩子的大脑不经吓》18《二丫的烦恼》19《丫丫的良心》
新冠病毒的文章
1)《华人家长应发声 》2 《猪流感》 3《在澳洲应不应该带口罩?》4《西班牙流感为什么死那么多人?》5《流感与新冠,谁更毒?》6《新加坡为什么胆大》》7 《为什么不敢吃海底捞》8《生命不止苟且》9《特朗普为什么胆大?》10《在西方生活,累脑筋》11《防新冠究竟要不要戴口罩?》12《纽约的新冠,还是新冠吗?》13《3月11日发生的事》14《群众看分子,领袖看分母。》15《孩子现在该不该回国?》16《我相信》17《上帝保佑美国》18《 以身试法》19《女儿该不该戴口罩》19《2023年》 20《澳洲新冠另一个视角》21《澳洲新冠另一个视角2》22《澳洲新冠病毒3)22《不知感恩的英国人民》23《谁应该承担新冠的成本?》23《华人为啥胆小》24《上帝喜欢穷人,还是富人?》25《该不该撤资》26《 美国的创新》27《难道全世界都摆了乌龙?》28《 替特朗普说句公道话》29《我为墨尔本哭泣》30《德国人胆大》31《新冠彻底扒下美国媒体的底裤》32《 美国网管》33《美国口罩》34 《我也当网管》35《 美国股票投资者联合起来》36《他必须死》37《封乳翘臀的代价?38《川普这次凶多吉少》39《坏人也可以做好事》40《美国会再来一次内战吗?》41《天下穷人是一家》42《美国这次真需要上帝》43《必须公布总死亡人数》44《愚笨人的问题》45《这些美国人不是胆大》47《真人秀》48《如何给孩子洗脑》49《会有战争吗?》50《谁能预测股市?》51《悉尼不是墨尔本,别慌!》52《谷歌能否识别谎言》53《我爱悉尼》54《谁能笑到最好》55《我是杠精》56《美国开始让我担心》57《谁能保证不被阳性》